首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安全教育  办事指南  宣传图片  宣传视频  党建园地  下载中心  在线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工作动态>>正文
拒绝传销 以我做起
2012-04-01 08:26 作者:保卫处  资料来源: 石家庄经济学院保卫处 审核人:   (点击: )

学校全体同学:

近期传销组织活动猖獗,有一批高校学生参于其中,有的学生在 一定的时间、地域内甚至被限制人身自由,我校亦有个别学生被骗。为避免更多学生误入其中,学校保卫处、东石派出所对全体同学提出“拒绝传销、以我做起”的安全警示:

一、什么是“非法传销”?

非法传销是指非法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变相缴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二、“非法传销”的危害究竟有多深?

在经济学层面上,传销以欺骗为直接手段,出售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资源。参与者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解脱的方式就是发展下线,骗别人,一个庞大的骗子网络建立起来。加入传销无限制发展下去,社会上人与人的信任资源将无限流失,终究会动摇市场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

在社会学意义上,瓦解社会基本单元一一家庭,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础。传销活动参与者多有相同的经历,就是被亲戚朋友以介绍工作为名骗到外省市。参与人员中,多是弱势群体,最后结果往往许多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的因“洗脑”过分投入,精神接近崩溃边缘。

在心理学意义上,传销突破了道德和法制约束,危害人的思想信念基础。传销的“洗脑”,让人不以欺骗为耻,反以此为荣,传销培训出了不受道德约束的成员,即便组织被取缔,不再从事传销,已经没有正常人做不道德事时的内疚感,变得极端自私,维利是图,这样的社会成员如果达到一定规模,社会控制体系将面临崩溃的危险。传销不仅通过精神思想控制人,还通过控制经济环境来控制人的行为。

从公安部门公布的传销案件数据来看,传销作为一颗社会“毒瘤”,已经侵入到我们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群体之中,大学生为什么屡屡陷入传销陷阱呢?一是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上当受骗。二是就业压力大,对待就业创业存在错误认识。巨大的就业压力困扰着众多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只要就业“机会”已显现,多数大学生都急着去尝试。于是,众多的传销组织纷纷打着找工作、做生意的旗号,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以校友、朋友的身份诱骗大学生进入传销窝点,发展“下线”谋取暴利。

三、传销出现新动向

1.“现代传销”锁定两群体

据民警介绍,从打击的传销不法组织看。传销组织将发展下线的目标人群锁定为没文化的年轻打工者和有知识的大学生。

“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群体,但却是最容易被传销洗脑的人群。一方面,他们都20岁左右,涉世未深,心态浮躁,急于求成,甚至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而传销组织精心策划的“洗脑”非常迎合社会阅历浅、叛逆心理强的学生的需要,他们渴望通过这种途径改变生活、寻求财富。

2.利用网恋拉拢大学生

如今的传销团伙都采取网上拉人的形式。因为打击传销宣传多年,全社会对传销都有较清醒的认识,如今从亲友中发展下线已很困难,为了扩展“队伍”,传销骨干开始以与异性聊天网恋的形式,骗取年轻大学生或者打工者的信任,然后约他(她)们到某地来玩,或者到某地找工作等对方上钩后,将其送进课堂洗脑,发展下线。

苏籍小伙子孙某是山东某大学一名大三本科生。记者与之攀谈时,孙某对“传销”的危害居然一无所知。据孙某讲,他前段时间与一个烟台女网友聊的不错。前些天,女网友说想加入这个传销团伙,让孙某帮着弄明白传销到底是怎么回事。孙某欣然应允,趁周末来到烟台。“我来了以后,发现传销原来是一门高深的经济学,很实用。打算再在这里学几天。”孙某的“痴迷”,让人无言以对。

四、大学生如何防范传销陷阱

1.了解非法传销的欺诈本质,明确传销活动系非法活动,增强抵制各种诱惑自觉性。

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轻易告诉他人,以防被人以招聘、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名陷入传销活动。

3.到正规的人才市场招聘工作,不要轻信同学、朋友优厚待遇的许诺。

4.发现不法分子在进行非法传销活动,应及时报警或向学校保卫部门报告。

东石派出所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Copyright© 2009-2024 河北地质大学安全工作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全工作处信箱:aqgzc@hgu.edu.cn。本部校内报警电话:87208110    87207110;新校区校内报警电话:87207107。